平凉,火了!
【资料图】
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柳娜
平凉,火了!
锦绣神州、幅员辽阔,群山连绵、巍峨耸立,5月1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1《新闻联播》栏目的结尾带观众一起领略了大美中国。平凉崆峒山风景区以一组航拍镜头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层层古刹点缀于重峦叠翠之间,奇伟、壮丽,向世人展现了一个熟悉又新鲜的崆峒。
平凉,火了!
借助2023全球旅行商大会为平凉带来的热度和流量,“五一”期间,平凉放大节会效应,策划了80余项文旅活动,如疾风吹猛焰,这一把把热情之火燎原了平凉全域旅游的整个版图。“五一”假日前三天,全市累计接待游客89.5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51亿元。
全域同频
为游客营造诗情画意的美好体验
平凉是一座浸润在唐诗宋词里的千年古城,艺术和旅游在平凉为游客营造出诗情画意的美好体验。
踏卷寻芳,在平凉,参与一次风雅集会。4月29日,市图书馆联合平凉广成大酒店、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举办“世界读书日—诗词游园会”,集“赏、学、乐”于一体,走向人们的内心深处。朗诵艺术家深情诵读《平凉赋》《庄子• 在宥》《春江花月夜》,引起游客们共鸣,他们轻声附和吟诵;古筝、箫等乐器同台演奏,贴合意境,更添美感;还有独具风情的旗袍秀、团扇表演……诗词串联各个节目,让游客感知到了这个城市的诗情画意、文脉绵长。
品茶听戏,在平凉,在戏曲里阅尽人间幻梦。秦腔《下河东》《忠保国》《清风亭》《金沙滩》……一幕幕精彩大戏在崆峒古镇轮番上演。平凉的秦腔表演艺术家以娴熟高超的表演技巧、节奏分明的情感拿捏、丰富多彩的人物造型,让游客近距离感受到了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从浑厚泥土中长出来的秦腔,浸染着春风,漫向平凉的山川河流,让热爱戏曲的游客深深沉醉。
抚琴赏花,在平凉,在无边的春景里感知中国文人素雅简洁的艺术追求。在静宁县界石铺万亩梨花园,音乐演出为游客带来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风情体验,让游客大呼“过瘾”。淳朴的乡风民俗,醉人的梨花仙境,高雅的文艺演出,众多游客为梨花慕名而来,因花间动人的琴音流连忘返。静宁县精心打造梨花节,通过梨花节这个载体,将文化、观赏、休闲贯穿到整个活动之中,邀请八方游客饱览“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千树”的绝美画卷,让梨花节从单一的视觉艺术向精神艺术进阶。
在平凉大地,多场艺术活动次第登场。“赞颂二十大•奋进新平凉”千场文化惠民演出、崆峒乐器展演、“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礼赞劳动美•奋进新征程”——“五一”文艺汇演、“笔墨飘香赞劳动•文艺献礼颂党恩”雅集……让游客在平凉享受高品质、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大餐的同时,触摸到了平凉深厚的文化内蕴。
心动不止于此。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5月1日晚,2023年平凉中心城区啤酒文化节开幕。酒花飘香,光影辉映,平凉开启“五一”的激情狂欢。
“五一”的平凉,艺术+旅游,体育+旅游,康养+旅游……一大批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高品质文旅产品喷涌而出,多业态、多场景的旅游形态让平凉大地魅力四射。
贴心服务
让游客看到平凉"宠客"的诚意
“崆峒区平沿路、崆峒大道(太统路以西区域)具备开放条件的所有企事业单位(军事等涉密单位除外)在非工作时间(5月1日至3日每日早8时至晚20时)免费对旅游包车、外地自驾游客车辆开放内部停车场,并在醒目位置设置免费停车提示标志。您只需配合做好车辆信息登记等日常管理服务工作,即可放心停放;对于在崆峒山景区旅游观光的外地车辆,如发生因不熟悉道路情况而违反限行禁行规定,逆向驶入单行道,未按导向车道行驶,违反规定临时停车但未影响其他车辆及行人正常通行的轻微交通违法行为,只给予提醒纠正,不作处罚……”
“五一”假日,平凉市公安局崆峒分局这份“致广大来崆旅客朋友的公开信”让外地游客心中一暖。
对游客来说,出门旅游既要看沿途的风景、听有趣的故事,还要找寻心灵的依托。游客心中的幸福感从何而来?独具特色的风景、丰富多彩的活动固然是重要一环,便捷、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熨帖人心的服务更是吸引人、留住人的“硬软件”。
据悉,为了更好满足游客文化旅游需求,今年“五一”假期,平凉市委市政府提前谋划、精心准备,全面强化旅游服务保障,以最大的诚意、最实的举措,保障游客在平期间行得顺心、住得安心、吃得放心、玩得开心、游得舒心,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龙头景区崆峒山提前部署,向大型旅游团队提供提前购票、有序引导等高质量高水平服务;海寨沟旅游度假区在票点增加工作人员,维护现场秩序,热情引导;大云寺•王母宫景区在周密工作安排的基础上,以“热情笑脸、亲切问候、贴心服务”为服务要求,让来平的旅游团能够安全、有序、便捷的游览景区。
“出来旅游,最担心的就是停车不便、景区拥堵、服务不好等不顺心的事。平凉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便利,也让我们感受到这座城市的诚意和挚朴。”山西游客王志龙点赞说。
服务无止境。市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崆峒山大景区管委会党委书记唐常宁表示,这次平凉文旅市场火爆,给我们增添了发展的信心和力量,接下来我们持续提高服务质量、补齐短板和配套设施建设,把提高旅客的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标准,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文旅力量。
平凉,从细节处着眼的贴心服务让游客看到“比风景更美的风景”,让游客看到了平凉“宠客”的诚意,也明白了为什么这么多游客蜂涌而至的冲动和激情。
“宠客”的诚意不但在游客停车的细节上,还落在旅游的每一个环节。
恢复开通的“环西部火车游• 崆峒号”假日期间两趟专列来平,将平凉景点“串珠成链”,为游客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关于它的故事,也于5月2日登上了《人民铁道报》。
民俗、露营、自驾、康养度假、高空探险等“+旅游”一批示范项目的拔地而起,回应了游客的关切和期待。“在崆峒山听文化,看风景,在海寨沟旅游度假区体验水上漂流等好玩的项目,静与动之间,旅行一下就变得好玩、可亲了起来。”来自宁夏的游客李晓声说。
“平凉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游客们对平凉爱恋从这个“五一”开始。
手握生态资源优势、文化品牌优势、产业基础优势的平凉,历经数载蛰伏与深耕,终于收获属于自己的火旺人气和甜美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