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彧婵
第三十届长沙图书交易会3月24日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上周末,我也赶了个热闹,切实去体验了一把图书交易会的盛况。
作为继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及北京图书订货会后,全国出版发行业界最具影响力的交易会品牌之一 ,第三十届长沙图书交易会备受瞩目。本届图书交易会也是疫情开放后,办会规模创历届之最的图书展会。主会场设在湖南国际会展中心,实行“1主会场+10分会场”的办会模式,线上参展商超1000家,线下展示面积约40000平方米,设国际标准展位1400个,展示交易各类图书近千万册。
(资料图)
在这里,贩卖图书,如贩鲜鱼。
阅读沉静,买书狂欢
进入场馆,便是大场面:上千家参展商的展位鳞次栉比,主播们的叫卖此起彼伏。买书诚然是个体力活儿。我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艰难前行,眼见着不少人带着行李箱来扫货,那些个带着娃还能大包小包购书的家长是我顶礼膜拜的对象。展会是什么地方?在我看来,展会对于消费者而言是薅羊毛的地方,但对于参展商来说就是拼刺刀的地方,在各自展位的一亩三分地上各凭本事,方寸之间施展拳脚,使出浑身解数想方设法吸引顾客的关注,如果顾客不在自己的展位面前驻足,转身便能去别家的展位上消费。
然而书籍不似其他商品,大部分的书都是不一样的:装帧相似的内容不同,内容相同的版本不一,要找出完全雷同的书籍并不容易,除了一部分消费者自己已经有明确的目标之外,剩下的消费者,比如说我,则是听人推荐,得价便买。
于是展会上的一些书籍更像是不要钱似的白菜价——是的,知识无价而书籍有价,而让人疯狂的永远是低价。展会上买书跟优哉游哉的文艺情调扯不上边,要的还是那股子菜市场里抢鸡蛋的气势,手快有手慢无。你得赶早去,你想要的书才不会断货,你得快点下手,否则你就会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心仪的书籍被别人带走。
我无意中听身边的小姐姐惊喜地叫:“哎呀!这套书我看上好久了!拼夕夕最便宜的价格都要90多,今天我70多就拿下了呢!”
临近撤展的时候,很多参展商不愿意把书带走,更是疯狂甩卖,10元4本的公版书,我没抢到,感觉错过了一个亿,用身边一位大哥的话来说,那么厚的书,就是纸张成本也不是这个价。据说还有什么书是5块钱一本,跟我擦肩而过的姐姐抢到了,内容可以回去再琢磨,但此时不出手就是亏了。
有人说,其实他们家的书柜已经放不下了,没关系,还有衣柜。
有人说,昨天他给孩子买完书回到家,他父母说人家读到博士都没有拥有过这么多书。
我从未想过买书还可以这样买,阅读也许是沉静的,但买书可以狂欢。
热爱阅读,始终如一
撤展时间到了,我随着人群走出场馆,一位主播一路走一路播,还不忘拉着刚买完书的顾客出镜互动,我看着她一边播一边走到停车场,在打开车门的前一瞬间,她还在给直播间里的“宝宝们”发优惠券。
在停车场,目光所及之处,到处是人们打开车辆后备箱,将成箱书籍放进车里的场景。我第一次逛书展,没有经验,只能靠肩扛手提,战绩不佳。在这火热的狂欢氛围里,我跟书展的缘分并没有走到尽头,我加了不少书商的微信,以便他们将抢没了的书籍在之后邮寄给我。这一刻我感觉自己像是《查令十字街84号》的主人公一般,能够委托书商替我找到市面上经常缺货的书籍,只是微信替代了书信,电子支付替代了汇款。
这样的图书交易会,在长沙已经是第三十届了,办第一届的时候,我还没有出生。那时候交通不便,来参展的书商远没有如今的多,第一届叫春潮书市,第二届叫潇湘书市,后面就都叫“长沙图书交易会”了,1993年的春潮书市后来被评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湖南省第一次以民营为主体的图书交易会。事实上,以民营书业为主的长沙图书交易会,在全国也是首开先河。1993年第一届举办地点在长沙市博物馆。而后从1998年到2002年的长沙图书交易会,长岛饭店都是交易的主会场。以书为媒,以书聚友,一个民间的行业经济会议历经数十载而经久不衰,人气之旺,场面之热烈,让人叹为观止。
那时候的交易会依托着黄泥街书市,这是改革开放之后长沙市书商自发形成图书交易市场。黄泥街在1988年聚集有188家书店,获全国“四大书市之首”美誉,是湖南省最大的图书集散地。到1996年发展为286家,成为了全国图书发行二渠道之首。
1997年,在长沙市政府主导下,黄泥街书市整改,并搬迁至定王台。定王台书市到如今,依然是长沙的一大地标。长沙的80、90后,童年回忆里一定会有定王台,因为无论是学生教辅、考试用书,还是各类文化、科技书籍,你需要的书几乎都能在这找到。靠着品种齐全和打折这两个优势,鼎盛时期的定王台,年发货总额超过十亿元。
尽管线下的书店受到了电商的冲击,人们的娱乐方式也变得更加多元,但真正热爱阅读的人,却是始终如一的,交易会规模扩大,而人气不减便是明证。售书的形式发生了改变,爱看书的人在提倡阅读的当下也越来越多。城市的书香不仅仅体现在交易会和书市,更栖息于风格各异的书店当中。
长沙一定是爱书人乐园,因为无论你是否熟悉这座城市,这座城市的路标会指引你前往你熟悉的精神原乡,在遍地开花的书店里找到那群志同道合之人,好使你即便独在异乡,也不会觉得彷徨,因为以书为媒,以书会友,是这座城市的日常。
阅读面前,人人平等
阅读在当下是成本很低的事情,读好书,又是一件收益巨大的事情。长沙图书交易会的三十年,也是伴着爱读书、会读书、善出书的长沙人成长的三十年。读书成本已然很低了,但长沙给市民补贴买书又使得这个成本一降再降。在长沙,不走出一条街就能找到图书馆或者书店,吃饭喝茶喝咖啡的地方,也总是想方设法的摆上书架放上书来迎合这个城市市民的口味;周末去哪儿能找到这座城市的年轻人,去有书的地方准没错。
长沙图书馆常年有“你的book我买单”活动,每次活动发布的时候,名额总是会秒空,我曾经掐着点等在发布时间之前,抢到过一次机会:选好心仪的书籍,长沙图书馆会为你买单并且邮寄到家,读者只需要在借阅截止日之前就近归还到任一一个长沙图书馆的分馆即可。
在长沙,无论是书店还是图书馆,跟读者是双向奔赴的状态,读者有需求,书店和图书馆就会想办法去满足,也因此,长沙大大小小的各种场地里,总会有人组织各种主题的读书沙龙或者读书会。阅读让人突破社会阶层,突破行业壁垒聚集在一起,阅读是成本最低的休闲活动,它接纳着想要阅读的每一个人。
长沙,一座路标指向书店的城市;一座贩卖图书,如贩鲜鱼的城市;一座做到阅读零门槛的城市。是的,阅读不是一件难事,阅读也不是一件阳春白雪之事,长沙的求真务实给“阅读”祛魅了,当阅读成为了大家习以为常的生活部分的时候,一座城市便真正的有了书香气,而这书香气正是网红长沙建设“国际文化创意中心”最大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