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分管领导到企业靠前服务。 本报记者 杜怀宇摄
□王天一 本报记者 杜怀宇
“企业家是家人、企业事是家事、企业来信是家书、企业发展是家业”,这是绥芬河市营商局在深入开展机关能力作风建设“工作落实年”活动中提出的服务理念,以此为指引,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营商环境提质增效。
在黑龙江自贸试验区绥芬河片区政务服务中心,记者看到,绥芬河市营商局为持续提升服务效能,在这里建立起“平台+”服务体系,分别设有“培训代办洽谈合作”等功能服务区,打造了“俄罗斯人一站式综合服务体”,有力促进政企沟通交流,实现政府与企业的良性互动,为企业发展、项目落地创造良好条件。
记者了解到,为加快审批手续办理、促进项目尽早开工,绥芬河市营商局与市发改局共同建立重点项目“集中会商联审”联席会议制度,注重工程项目指标调度、问题梳理和情况反馈,通过项目办理告知承诺制、企业备案承诺制,开展项目前期手续集中会办,为项目提前施工抢时间、促开工。积极探索并联审批制度,尝试推行“多审合一”“多图联审”,主动对接项目靠前指导,积极为企业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具体问题,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绥芬河市营商局以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为企业降本减负。营商局包联工作专班以切实解决企业问题入手,建立“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直通车”沟通模式,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包联企业“敲门行动”,分管领导、主要领导与企业主动沟通、靠前服务、蹲点式了解需求,开展“政商沙龙”主题活动,关注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促进需求反馈。
围绕“办事不求人”服务品牌,建立“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高效服务模式,全力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设置了“办不成事”反映专窗,强化工作人员“帮代办”服务意识,确保企业事项“一次办理、全程服务”,提供“保姆式”的服务保障。
绥芬河市营商局相关负责人说,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下一步,将持续优化流程,强化服务,梳理、收集、汇总解决掣肘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增强优化营商环境的“软实力”,促进绥芬河市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