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U19国青已经结束了他们的匈牙利世青赛之旅,最终在全部16支球队中取得了第10的成绩。
仅就出征前的预期来说,这样的排名并不出乎预料,尤其是考虑到国青在小组赛就先后遭遇了法国、加拿大、西班牙等劲旅,其中两支欧洲队伍甚至最后在决赛会师,这样的分组形势就决定了中国队的征程会格外艰难。在这样的心理建设之下,国青的表现在整体上甚至小有惊喜。但回溯比赛过程,又多有令人遗憾之处,尤以对阵加拿大、斯洛文尼亚的两场失利为之最甚,倘若这支U19国青能够完美发挥,本届比赛闯进前八甚至创造世青赛历史最好成绩,其实都有一定可能。
但比赛已经过去,胜负无法更改,好在青年比赛除了战绩之外,另一大重要意义在于考察青年才俊,在这一点上本届国青可谓收获颇丰,比如旅欧的后卫球员赵维伦,对阵加拿大全场10投9中拿下过25分;比如从NBA学院毕业后即将奔赴NCAA的王俊杰,对阵西班牙也有单场21分8篮板入账。
(资料图)
但和这些旅外球员相比,作用最大、惊喜最大的球员,反而是一位由CBA本土青训培养的潜力股:即将于下赛季青岛队登陆CBA联赛的杨瀚森,用本次世青赛的表现征服了全国球迷和诸多球探,隐隐有了未来中国男篮内线擎旗之人的模样。
这位天才球员被青岛队发掘至今不过4年时间:在2019年山东省内的一项比赛中,杨瀚森突然被很多职业球队注意到,当时担任青岛队青训教练的徐长锁指导,三顾茅庐说动了杨瀚森一家,这才把他留在山东省内。随后青岛队也一直在他身上不计成本地投入,出色的内线专项教练张斌指导,在青岛担任过主帅的吴庆龙指导等都曾对杨瀚森进行过点拨,用青岛U19青年队教练杨庚霖的话来说,“我们不是一对一,恨不能是10对1地教。”而后青岛队更是请了三位塞尔维亚教练只为培养杨瀚森一个人,同时俱乐部一线队在过去两年内放走了刘传兴、高世鳌、李原宇等内线球员,为杨瀚森的入队留出了位置,甚至连球队大外援都由达卡里·约翰逊更换为杜普·里斯,为杨瀚森找到了一个非常高水准的陪练员。这一切都在推动着杨瀚森在三四年内超速成长。
但别忘了,生于2005年6月的杨瀚森,刚刚在世青赛期间度过了18岁生日,还没有经历过太多高水准比赛的检验。所以本届世青赛,一方面他用神勇的赛场表现给了自己一份成人礼,另一方面也使得大量球迷开始呼吁:CBA应该考虑取消年龄准入制度,不要再让这样的青年才俊被关在门外枯等一年,因为人们对杨瀚森的期待值已经不仅仅局限在CBA层面,甚至会期待这位天才少年能够成为中国球员冲击NBA的新希望。
那么杨瀚森的“天才”由何体现,我们或许可以从世青赛的首场比赛说起。
中国国青首战对阵法国队,和杨瀚森对位最多的球员亚历山大·萨尔,是这两季先后效力雷霆、开拓者的NBA球员奥利维耶·萨尔的弟弟,也被视作2024年NBA选秀大会的首轮热门,ESPN选秀专家乔纳森·吉沃尼的2024模拟选秀榜单上,萨尔就高居前20——但本场比赛面对萨尔,杨瀚森可谓是在攻防两端都完全压制了对手。
在进攻端,杨瀚森只要在低位持球,凭借自己2米16的身高、扎实的低位脚步以及柔和的手感,体型被压制的萨尔一防一基本上拿他无可奈何。
杨瀚森甚至在开场不久,就展现出了在低位能够左右开弓的能力,双手都能写意地完成终结,这一次左手勾手,萨尔同样也是无可奈何。
下半场这一次直接对话,杨瀚森用自己的左肩打开了萨尔的防守,几乎证明了在一对一的情况下,这个天赋不错,但对抗并不特别凶猛的对手是无法限制自己的。
还有这两个回合的一对一进攻,杨瀚森都是从高位直接持球,用相当流畅的脚步来打穿萨尔的防守。这场比赛杨瀚森以7中6的超高效率攻下14分,在进攻端打得一位热门新人狼狈不堪,不过也正因此,后续中国国青的所有对手,对他的防守都更有针对性。
从第二场比赛对阵加拿大开始,除了体力问题造成的失准外,杨瀚森遭遇的防守明显有所改变,加拿大队效力于NCAA迈阿密大学的内线迈克尔·恩沃科不断给杨瀚森施加横向对抗,在这样的碰撞下,杨瀚森的效率明显下滑。
还有更多的回合,杨瀚森遭遇了加拿大内线长人群的集体堵截,像第三节的这一球已经吸引了三人回收,这使得杨瀚森即便杀到了篮下很深的位置,依然可能出现终结问题。在未来他势必还需要增强核心力量,提升上肢对抗,来攻克这一难关。
对阵加拿大,杨瀚森最终只有12中3的运动战效率,一部分因为这是20小时内的第二场比赛,体能情况相当糟糕;也有对阵加拿大队0号,身高2米31的奥利维耶·里乌身高被压制等因素。但综合整场比赛,杨瀚森还是暴露了年轻球员进攻端的不稳定性。
当然,杨瀚森在进攻端的武器并不只有个人得分这一项,本届世青赛首秀时,FIBA官方解说开场不久就介绍杨瀚森为“中国的约基奇”,其中含义不言自明,杨瀚森作为一个18岁的球员,其传球的想象力和技法完全超越了同龄人。对阵法国队的比赛,当他体能下降后,杨瀚森果断地来到高位开始发牌,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寻找队友,比如和身高2米05的王浩然这次连线,就是国青惯用的高低位配合。
而在罚球线这一带,杨瀚森能做的文章更多,他非常擅长观察队友的跑位,只要队友能够借助掩护、反跑等方式跑出一定身位优势,他就会像灯塔一样从高处给出讯号,把球喂到合适的位置。
对阵西班牙队这一回合,他在三分线上持球,利用一个手递手的二人配合,就能反复寻找队友张峻豪可能的接球时机,最终他用自己的大手甩出了一记直塞,帮助张峻豪站上了罚球线。中锋的高位策应球,中国男篮历史上的传奇中锋们大多都有尝试,巴特尔在生涯后期更是相当擅长弧顶给球,但在如此年轻的时候就具备这样的意识,杨瀚森在这个技能点上显然是天纵奇才。
拥有他这样的传球手法和视野,助攻的方式也绝不会仅仅局限于高位发牌,在低位吸引对手的一定回收后,他也经常和王俊杰、王浩然等锋线球员的空切产生互动。本届比赛杨瀚森最终每场能送出4.7次助攻,排在所有球员的第4位,在内线球员中则毫无疑问名列榜首。
不过杨瀚森在助攻的同时,也付出了大量失误的代价,像这样的高低位回合,传球意图过于明显,反而错失了对位优势。
本届比赛他每场也有3.9次失误,其中有一些在强攻中被挤掉皮球的回合,还有不少失误则源自于强行传球失败带来的反噬。
上图为对阵强敌西班牙的开场,杨瀚森在一次挡拆外弹后果断出手,投进了他在本届比赛的唯一一个三分,但类似的回合在他身上并不多见,他还远远没有把远投纳入自己的常规武器库。包括整届赛事只有60.7%的罚球命中率,也难免会让杨瀚森对自己的投射产生犹豫,可一旦投篮威胁不够,在高位停球以后的选择就容易被对手识破,这都是杨瀚森在进攻端仍需提升的短板。
相较于进攻端的不稳定,杨瀚森在防守端可能是更加恐怖的存在,尤其是在护框这件事情上,他所展现的意识与判断都令人惊叹,绝对处在全球同龄人的最顶尖行列。本届比赛中国国青全队的第一项数据统计,就来自于对阵法国的第一个防守回合,杨瀚森的补防迅速到位,将对手的上篮直接扇出底线。
杨瀚森对于封盖时机有着天然的嗅觉,像这样两名队友抢到一起错失皮球的回合,他甚至都能立刻转身找到对手的出手点,立即又赏给萨尔一记大火锅。
在对阵加拿大的比赛中,他同样有多次精彩的护框表现,其中数次他直接把对手的扣篮拒之门外,无论是一对一单防,还是队友失位以后上前补防,他总能一次性找准最佳的封盖点。如果说在身体条件上,杨瀚森较当初同龄的周琦略为逊色,但他用无与伦比的判断,几乎实现了和周琦相近的护框效果。
杨瀚森封盖的另一大特点是,他能够在某些时间段全神贯注地投入观察,从而实现在封盖上的“火力全开”,即在短时间内连续赏出火锅。比如对阵强敌西班牙队,他就在首节连续盖帽,让中国队和这支最终的冠军球队旗鼓相当了好长一段时间。
尤其恐怖的是,杨瀚森绝大部分的封盖都来自于篮下,但在面对西班牙队的时候,他甚至有过扑到三分线外的盖帽,展现了不可思议的防守面积。
排位赛对阵东道主匈牙利队,杨瀚森再次上演相同的场面,这次他更是在对手投篮时间所剩无几时做出准确阅读,直接扑击三分线,甚至还能拿到球权发动快攻,造成对手的一次违体犯规。